欢迎来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部!
校园文化背景下龙舟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01 11:23:43 来源:体育部


  一、模式探索的背景与实践目标: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二工大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强的技术能力、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承担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实施基础教育的体育部,如何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育部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

  1、探索与实践龙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迎接社会挑战的能力。

  2、以龙舟活动为载体,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教育窗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主要举措:

  1、开展龙舟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2006年端午节,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龙舟下水仪式,标志着我校龙舟文化建设和龙舟课程建设的开始,

  (1)开展了龙文化、龙舟文化、龙舟精神的教育宣传活动(制作了30块宣传展板),弘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举办了龙舟文化知识竞赛,各学院组建代表队参加比赛,全校参与的学生达1000余人,提升了龙舟运动在校园内的吸引了和影响力,为龙舟活动的普及与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举行了龙舟队队标网上征集活动,征集活动获得了100余幅作品,挖掘了龙舟运动的内涵,丰富了龙舟运动表现的形式。

  2、开设龙舟课程,建立龙舟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龙舟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合格人才,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建设,一是将龙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将龙舟运动技能培养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龙舟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龙舟特色运动队,通过优秀运动团队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建立龙舟特色运动队,使学生在接受龙舟课程学习和龙舟文化及精神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龙舟竞赛这个更高的平台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目的。我校龙舟特色运动队就是在艰苦的、严格的、大强度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勇往直前的意志,在磨练意志品质的比赛过程中,当获得成功时,学生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和获得胜利的艰辛,当受到挫折时,学生们体验着失败的磨练和对失败的思考,通过龙舟竞赛锻炼了学生承受成功和失败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执教能力

  体育部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中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龙舟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每年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了解龙舟运动开展情况和龙舟运动技术发展趋势,参加龙舟高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技术和理论水平,为龙舟运动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目前学校有两名专职教练员从事龙舟运动训练工作,三名教师从事龙舟教学工作。

  5、注重科学研究,指导探索与实践的深入开展

  在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体育部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科研促训练”的思路,探索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了一支以教授为带头人,由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从龙舟课程建设、龙舟教材建设、龙舟文化传播等多视角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训练、与人才的培养,体现了良好的指导价值,龙舟研究成果多次在“中国龙舟文化论坛”上报告。

  三、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龙舟课内外教学一体化成体系

  建立了龙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制定了龙舟课程与教学大纲,编写了龙舟运动专项教材,制作了龙舟多媒体课件,规定了龙舟考核技评的达标要求,做到考核科学规范,评价合理,建立了龙舟课程考试试题库和经典龙舟图片与影视库,配备了龙舟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器材,形成了龙舟课程体系。《龙舟课程》2009年被立项为校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学校每学年开设龙舟课程共有12个班级,学生选课人数达500余人次。龙舟课已经成为学生非常喜爱和竞相选择的一门体育课程。

  2、校园文化建设上台阶

  随着龙舟运动的开展,自2006年开始,学校通过龙舟下水仪式,开展了龙舟文化展览和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龙舟竞赛活动,在每年的端午节进行全校性的龙舟比赛(附件1),开展了以“龙舟文化和龙舟精神”为主题的龙舟会标和队标征集活动(见附件2),上海市浦东新区有线电视台曾以二个专辑报道我校龙舟运动的开展情况。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逐步建立龙舟文化品格,使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意识深入到师生心中。

  通过龙舟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确定了主题:爱国家、爱学校、爱集体;提出了口号: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形成了成果:参与龙舟文化系列活动的学生达到3000余名,是一项受众面大的校园文化活动;龙舟运动与文化已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生设计的龙舟标志作品达到100余件,其中的一件作品被确定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会标”(见附件2)。学校龙舟文化建设被上海市教委评为2008年度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见附件3)。

  开展龙舟文化系列活动体现了龙舟文化内涵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中形成了共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认同感。龙舟运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普及与发展。龙舟运动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合作精神的展示,而龙舟文化活动凝聚了人心,促进了积极向上学校之“风”的形成,进而与学风、校风相结合,融入到了学校的育人氛围中,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了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奋勇争先的大无畏精神。

  3、训练竞赛获佳绩

  教练员认真负责,尽心尽职,以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队员训练积极性高涨,出勤率保持在95%以上,并能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教练组通过与队员的沟通及队员的训练日记,及时调整训练量与强度,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训练,增强了队员体魄,提高了运动技能,提升了队员的自信心,培养了队员积极进取、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使队员们具备了体育运动所需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性格,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得到发展,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校龙舟队自建队以来,先后参加了国际、全国以及市级赛事并取得了骄人成绩(见附件4):

  2006年获2006年第十四届“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第六名。获中国天津“塘沽杯”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暨中国首届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第八名。获上海市第三届春季龙舟公开赛第三名。

  2007年获第十届“屈原杯”国际龙舟赛大学生组第六名。获香港国际维多利亚龙舟赛暨“回归杯”大学生龙舟精英赛铜奖。获“龙耀三林”龙舟竞速赛第一名。

  2009年获中国第三届龙舟锦标赛环河拉力赛第三名。

  龙舟队队员们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精神、顽强斗志彰显了二工大人坚定理念、矢志奋斗的精神。这种学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学校的广大青年学子,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精神鼓舞和心灵启迪。

  随着学校龙舟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成绩的取得,我校还当选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副主席单位,学校党委副书记李世平当选为分会副主席,体育部主任从群当选为分会副秘书长兼竞赛部副主任,学校龙舟队主教练赵中环当选为分会常务理事。

  4、科学研究结硕果

  在龙舟项目建设过程中,体育部注重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支以教授为带头人,由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1)《龙舟课程》被列为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2)完成上海市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体教结合”构建上海高校特色运动队的实证研究》;承担上海市信息委信息化建设项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训导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3)龙舟运动训练与教学编入教材《大学体育》,在全校学生中使用。

  (4)《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龙舟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中龙舟文化传承价值的研究》、《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项成果发表于各类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获得多项不同等级的科研类奖项。

  5、师资队伍能力得提升

  在龙舟运动的建设与开展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现有三名教师获得了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颁发的高级(A级)教练员证书,有一名教师获得国际龙舟协会颁发的高级教练员证书(见附件5),进一步提升了教练员的教学、训练水平和执教能力。

  6、人才培养见成效

  校龙舟队自2006年成立至今四年多来,队员已经连续换了三批,曾是校龙舟队的队员约150余人,现役和已退役的队员都能把在龙舟运动所形成的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取得丰硕成果:

  (1)80%的队员获得了校各类奖学金;

  (2)多名队员被评为市、校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成为创新实践活动的获奖人。

  (3)已完成学业的校龙舟队队员,毕业就业率双双达到100%,不少原龙舟运动队队员成为中外运集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上海宝钢集团、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等知名企业优先聘用的员工,应聘就业后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

分享到:
收藏 保存 打印 关闭
相关信息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